發展移動醫療該做一款怎樣的APP?
都說移動端的互聯網發展都在往APP的方向走,對于移動醫療,該做一款怎樣的APP呢?
春天來了,醫療/健康類APP的種類和數量眼看著多起來了,這樣的趨勢似乎有增無減,一片繁榮的景象。產品不斷增加,用戶有更多的選擇,這本是件好事情。而作為用戶的醫生數量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用戶投入到無限的APP中去,這好似用肉包子喂餓狗。包子吃完了,狗卻依然餓著肚子。這不是明擺著是要把APP們活活餓死嗎?——這是個大問題,挺讓人煩心的大問題。
最近有幾位從業者不止一次訴苦說,B輪的錢都快燒完了,而圈住的醫生不過數百人,且其中的多數都一言不發,深沉得如啞巴——想起今后的日子,弟兄們連死的心都有,摟著我哇哇直哭,哭得人心都碎了。
每每看到這幫可憐的家伙,我總會想到野夫先生的一句名言: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APP們被弄得如此之可憐,如果細究其根源的話,是不是也有其可恨之處呢?
這里我想說的是產品的定位與品質問題。APP作為一種產品,其用戶人群是非常明確的,本文想主要聊聊用戶之一的醫生人群的體驗問題。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APP產品有成百上千種。盡管我們的醫生同胞人數也蠻多的,卻有很多人不太熱衷于這樣的東西。這說明什么?其實做產品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問題的根源來。如果一個產品真的能讓用戶感到貼心的話,怎可能粘不住用戶呢?這是個簡單的道理,人人都應該明白,產品經理們更應該很清楚。那么,醫生究竟需要怎樣的APP呢?
探析:醫生使用APP的動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聊一下醫生為什么要使用APP,也就是使用APP的動機問題。我本人是個醫生,我用過很多種APP,我周圍不少同事也在使用這樣的東西。由我本人和同事們使用的經驗來看,大家的動機可以概括為如下幾方面:
一、打造自己的品牌
品牌對任何醫生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這直接關系到醫生的名聲、地位、待遇以及更多的利益。而在現實中,要想有一個好的品牌或者口碑并不容易。而互聯網這個東西卻為醫生成名提供了一條捷徑。醫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患者知道自己的水平,進而打造成自己的品牌。這是目前很多醫生涉足互聯網醫療的主要動力。
二、獲得更多的線下病人
在媒體和大眾的眼中,三甲醫院或者公立醫院的資源往往嚴重缺乏,所有供職于大醫院的醫生都異常忙碌,且這樣的醫院也都人滿為患,根本不缺乏病人。長期以來,大家都是在這樣的印象中接受看病難的殘酷現實的。而事實的真相是什么呢?其實,了解實情的人都知道,即便是最頂級的醫院,也不敢說自己絕對不缺乏病人。大眾一直被一些假象蒙騙著,實際上是被一種稱為“饑餓營銷”的策略麻痹了。舉個例子說,人們經常會聽到一些說法,說“某某名醫的號都掛到幾十年之后了”云云。說出這樣的話來真的有根據嗎?稍微冷靜點的人隨便思量一下就會知道這謊言的本質。
再舉個例子說,比如廣州各大醫院2015年的收入情況,可靠的數據表明,過去這個年度各大醫院的收入都在下降。為什么會出現下降呢?如果說前一個年度不缺病人的話,2015年的下降是不是說明已經開始缺乏病人了呢?這些數據不小心暴露了醫院收治病人的真面目,可惜民眾始終還以為真的病人多到數不清了呢。大家在那些“饑餓營銷”策略的運作下,從頭到尾都被蒙騙和利用著。
而除了這樣的事實外,在大醫院內尚存在著另外一個事實,那便是資源分布嚴重不均的現實。科室主任或者大專家往往是不缺病人的,但其他很多醫生卻并非如此。
這樣的醫生通過現實的渠道往往沒有辦法獲得病人,他們是最焦慮的一群人。如今線上的APP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獲得資源的途徑,很多人會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線上的資源引導到線下,從而讓自己活得最起碼對得起自己的那份工錢。這恰是很多醫生使用APP真實的原因。隨著各大醫院競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醫生會渴望得到更多的醫療資源。當那些把持著優質醫療資源的領導和大專家也感到潛在的威脅時,他們也會忙不迭地趕上互聯網+的快車,成為APP的用戶。這無疑增大了APP實際的使用人群。
三、工作所需
以上兩條多是醫生自覺自愿的動機,除了部分醫生迎合一些產品促銷的需求而使用特殊的產品外,沒有人逼迫他們使用。所以如上的動機是善良的,也是產品經理們最希望看到的。但是,現實中會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被領導或者上級醫生強迫使用APP的情況。這主要來自一些資歷較淺的醫生。他們多是些學生、住院醫生或者一定數量的主治醫生。這部分用戶多沒有太多的臨床經驗,讓他們在APP上完成疾病的診療實際上并不現實。但他們的上級醫生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常常會要求這部分不合格的醫生成為APP用戶。于是,這些人便成了另外一個非常特殊的用戶群。
四、賺錢
醫療服務與其他性質的服務一樣,醫生作為服務的提供方,有權利收取一定的費用。這也是很多人認為是情理中的事情。不可否認,一些醫生用APP的目的確實是為了賺錢。但是,這樣的情況至少在目前的現實中是不太可能的。線上賺錢的難度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單純是為了賺錢的話,其效果估計連賣面膜的收成都不如,所以至少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賺錢不是醫生用APP的主要目的。
解析:醫生心中理想的APP
APP是一種新生事物,由如上的動機可以看出,這樣的事物對醫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那么在研究了醫生使用APP的動機后,大家很容易就知道他們心目中理想產品的特性。這些產品究竟應該長成什么模樣呢?概括起來包括如下的內容:
有用原則
對于任何一款產品來說,有用永遠是產品的靈魂。用戶使用產品不是為了糟蹋精力和時間的,大家的目標都很明確。這在上面已經講得很清楚。所以對于一個貼心的產品來說,首先必須具備有用的品質。具體到網絡醫療的APP來說,就是能夠讓醫生通過APP實現自己的夢想,大家可以通過APP打造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病人、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甚至賺取不菲的收益。這種有用的品質是一款好產品必須考慮的特性。
不少產品經理對自己的產品經常會信心滿滿,以為自己的產品是天下所有醫生都哭著喊著要用的東西。其實產品的質量不是靠經理們自己評價的,關鍵要看用戶的體驗。如果用戶用那么一下就離去或者根本就不鳥你的產品的話,你能說你的產品有用嗎?所以有用的原則是產品必須首先考慮的內容,是需要APP們必須潛心研究的東西。醫生吃五谷雜糧,各種怪癖都有,一種產品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醫生的渴求。但是,大家完全可以抓住自己感興趣的那部分渴求。這便是產品的定位問題了。定位把握好了,產品在明確定位的前提下有用了,即使不能讓所有的醫生都滿意,至少也會吸引一大坨醫生吧。這是個簡單的道理,可惜很多弟兄們不懂啊。
實用原則
有用的產品設計出來了,尚要考慮是不是好用或者方便使用的問題。如果一個東西確實很有用,但使用起來卻很不方便的話,那就太不實用了。不實用的東西能夠深入人心嗎?其實產品的實用問題也是制約其受歡迎程度的重要因素。如今的APP開發者多是些非醫療人士,此類跨行業專才往往思維活躍,活躍得能為醫生設計出種種出乎意料的別致場景來。他們的良苦用心是很讓用戶感動的。但是,如果醫生為放個P都被你要求著先脫了褲子再開放括約肌的話,你這個APP是不是連個P都不如呢?實用的原則要求產品一定要目標明確,簡單易行,最忌諱的是華而不實。醫生用APP不同于相親,大家渴望直奔主題。顏值在此種場合與球相同,價值約等于零。
效率問題
產品是不是有用,且是不是實用,最終的衡量標準要看有沒有達到醫生的目的。而完成此目的尚需要以另外一個指標來衡量,那便是使用的效率。如果一個醫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把自己玩成了全國知名專家或者獲得了大量病人的話,其效率肯定是讓人欣慰的。這會給其繼續使用提供動力。但是,如果一個醫生經過很長時間都沒有獲得自己滿意的收獲的話,他還會在你的APP上無效勞動嗎?效率的問題講究成果,那是關乎快感的回報。如果連起碼的快感都沒有,即便你的產品是位仙女,醫生們是不是也不愿意失身啊?
成本與代價問題
做任何一種事情都是有代價的。盡管目前的APP均沒有向醫生收取使用的費用,但是醫生必須為此支付不菲的隱性成本。這些成本主要是個人的時間、精力甚至包括通訊的資費。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問題。對于多數真心使用APP的醫生來說,這樣的成本也許并不會讓他們在意。但有一樣成本卻是大家尤為關注的,那便是學習成本。如果一款產品設計得非常復雜,使醫生們為使用而不得不上百度上知乎甚至還必須低三下四地向客服請教的話,則必然會影響其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讓用戶很快接受一款產品,就要求其設計必須非常友好,盡最大可能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如果一款APP能夠使智商相當于豬的那部分用戶都會輕易使用的話,必然是一款成功的產品。
產品的文化問題
文化的問題是個很高深的話題,談論這個話題多少都有些裝C的嫌疑。但必須提醒大家的是,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即便是明擺著要裝,你還必須認認真真地裝下去。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是,看病本身是一個非常枯燥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往往被以為是純技術的東西。技術性的東西需要嚴謹,因此很多設計者會排斥各種與技術無關的好東西。與技術無關的東西是什么?實際上就是文化。大家不是總哭著說自己沒有用戶嗎?做個假設啊,如果你能讓全國的醫生都到你的APP上談風月的話,你還用為沒有用戶而哭泣嗎?風月是多好的文化啊,你連APP都會做,總不能連這個都不懂吧。
產品質量的問題,決定著產品的前途和命運。如今太多的APP并沒有深入人心,說明其質量必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如果以這樣的產品去應付本來就很挑剔的醫生人群的話,其結果便可想而知了。這其實是個惡性循環。產品質量越差,其口碑就越糟糕,結果用戶也就會越來越少。
所以,對于如今這種尤為凄慘的景象來說,要想找出真正的原因來,那些貌似可憐兮兮的經理們是不是真正的元兇呢?他們拿著老板的工錢,燒著風投的血汗錢,最后還厚著臉皮哭訴沒有用戶。做人厚道點好嗎?不這么可惡會死嗎?細想起來,這幫假裝可憐的家伙是不是真的很可恨啊,諸位老板們。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開發出讓醫生們拼了命都要玩的好東西來,對于產品經理們來說,那不是一般的技術活。吹牛A是不行的,閉門造車更不行,造死這幫家伙都造不出好東西來。有效的方法是要虛心,虛心做醫生的貼心人。醫生的心事摸透了,你還怕你的東西不會讓他們歡心嗎?
移動醫療的APP開發,不僅要滿足客戶需求,而且還要符合醫生對移動互聯網醫療的市場適應,因此,研究你的APP之前,不妨先研究他們的行為習慣。
本文由奇億網站建設原創,原文地址:http://www.studstu.com/news/1310.html,轉摘請保留版權,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