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社交平臺都有哪些共性?
此文為艾瑞網文章,奇億網絡僅作分享交流。文章以“探探”社交平臺作為優秀平臺為例,總結其優秀的共性。
2015年前后,國內有不下十幾款模式與Tinder類似的基于LBS的陌生社交產品,但是在殘酷的社交產品創業生態下,今天不少已銷聲匿跡。想做好一款社交產品,尤其是陌生社交產品,不僅需要基于對人性有深度理解,并把這種理解引入需求場景,迭代出真正能解決痛點的產品;更需要面對單對單模式易用戶流失、虛擬關系社交往往僅在有限程度滿足用戶需求等天然短板。
所以,到底能走多遠,是陌生社交產品與生俱來并永遠存在的一個問題。
為什么在其他社交產品紛紛轉型或者死掉的時間點,有些還活著,并且似乎還活得不錯?
在產品方面主要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從女性用戶體驗出發設計產品
1,以女性視角關注產品
虛擬場景往往是現實存在的一種投射。無論從當下社會男女比例還是性別心理差異化方面看,男性向來為陌生社交產品主力用戶。這也導致大多陌生社交產品以男性用戶需求出發對產品進行設計及定位。這也就導致了不言自明的一種狀態:社會輿論很快對陌生社交產品更多是一種負面感知:“約”再也不是從前單純的“約”了。(Orz)
“我們希望做一款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喜歡用的、光明正大的交友平臺,把這種不好的現象和輿論誤解翻過去,建立一個新的交友時代。”潘瀅說。所以產品設計上尤其重視女性的心理感受與用戶體驗。
我們可以把它梳理成這樣幾點:
首先從產品名字、logo設計、色調使用到宣傳推廣都比較偏女性化,包括App里的口吻都偏重適合和95后女生溝通的風格;
其次在玩法上給女性用戶更安全舒適的環境:給予女生更多的自由選擇權,如果選擇她的一方不經過女生自己的選擇確認,那么兩個人將在平臺上再無交集,這樣就自然屏閉了搔擾情況(據后臺顯示,每100張照片,女生會選擇6%,男生會選擇60%。和現實中選擇態度很相似,嗷);
再次,這種 match的機制更符合女生心理:可以看到有多少人喜歡自己,但看不到對方是誰,滿足一種“小確幸”、“小驚喜”感!
2,基于算法的“顏值社交”
用戶雙方選擇并不是完全看顏值:一方面,“畢竟大部分都是(長相)普通的人!绷硪环矫,目前App上的活躍用戶里,平均男生每天會翻200張照片,女生會翻300張,但實際上百萬的用戶數量對于每個個體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消耗不完。所以需要為每個用戶建立一套算法作為推薦參考。
“我們會根據十幾項指標(如興趣愛好、職業、家鄉等)來猜測用戶比較喜歡什么類型,而且用戶使用產品越久,根據算法進行的準確率越高。從最近一個月抽樣來看,除了大多用戶照片會在3張以上之外,75%的人還填了各種標簽,平均每人填18個。這些都是在照片背后的信息,可以為成功率(尤其男生)極大加分。”
此外產品還提供一些交友小技能,比如曬出的照片最好可以反應你的生活、興趣愛好、旅游等類型照片,更容易擁有人氣!皬奈覀兒笈_的數據來看,現在最受歡迎的女生主要是鄰家妹妹型,最受歡迎的男生大多是比較陽光的暖男型,如果照片里有寵物,加分簡直會會翻倍。所以可以說其實現在年輕人的審美追求還是比較正常的。”(XD)
3,建立社區規范 注意降噪
在對用戶行為的規范上,做了一系列嘗試來清理“賣商品的女用戶和有搔擾行為的男用戶”,提高用戶純度。
首先,比如在語言使用方面設置違禁詞,如有男生打出類似“約嗎”等字眼時,賬號(手機注冊制)可能永久被封。
其次,審核方面,有專門團隊通過人工分析判斷篩選虛假照片,直接屏蔽掉不帶臉部的圖片或明星、網紅等照片。
再次,對于營銷賬號的處理,第一次是警告,多次則直接封號處理。
二,如何保持用戶留存
實際上,我們可以把這種左滑再見右滑喜歡見到的用戶信息,看作是 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日拋型”社交產品,“翻牌”這種模式,怎么才能既最大限度降低信息重復度,又保證在所有地區每天都要有足夠數量新用戶,是避不開的問題。甚至有可能會出現這樣問題:在人口密集的A地區不缺乏用戶,但在人口相對稀少的B地區,早期有可能出現用戶不足的情況。
“確實有可能出現在某個地區用戶的照片翻完了,沒有新的,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來應對這種情況,結論就是——沒辦法。所以必須保證用戶快速增長。”
所以他們在最近半年時間里做了多種營銷嘗試,比如和女性閱讀平臺、微博女性大V,以及“金星秀”、“快樂大本營”等綜藝節目做了多次嵌入式話題營銷嘗試,據(dang)說(ran)效果還不錯,由話題談論帶出的用戶量有過幾次階段爆發式增長,從去年10月之前50萬—12月的100萬—現階段的170萬。
潘瀅認為不需要過于擔心平臺上匹配成功后用戶的流失問題。“畢竟很多時候所謂不脫單都是因為太挑剔。而對陌生人社交產品而言,最大的挑戰在于能否保證給用戶帶來需要的獨特價值——交友成功率!
正如《圣經》中說的,“一代過去,一代又來”。
陌生社交平臺這種一進一出、單對單模式的產品,需要看到確實是非常容易流失用戶的。更殘酷一點說,實際上沒有任何一種陌生社交產品能阻止個體用戶在交流到某個臨界點之后,轉移到其他熟人社交平臺或是線下見面。那么該陌生社交平臺怎么樣處理用戶沉淀或說用戶流失,是個繞不過的檻,也是所有陌生社交產品需要找到巧妙解決方案的點,或是從群組切入,或是從功能切入,或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資訊等等,各取所好。
三,商業模式
社交平臺也將陸續推出兩到三個變現嘗試:一,幾乎所有社交應用都使用的VIP會員機制;二,與年輕用戶匹配的廣告推送系統。
其實,社交應用常規的變現模式一般無非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是售賣會員或表情包等自家資源內部變現,二是與外部合作引流或廣告投放。每家公司產品、每個產品不同階段,都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盡相同的操作方式。
四,怎樣看女性創業熱
和許多女性創業者一樣,潘瀅也不喜歡過于強調性別色彩。
“比如大家常說女性創業者容易情緒化或優柔寡斷,其實不是性別問題,是性格問題,男女創業者的身上都有可能出現。不過,過于感性的人其實確實不適合做CEO這樣的決策角色。但從管理風格上講,女性創業者往往存在更人性化、更具有關懷的一面!
她認為,和做市場、銷售、產品相關的行業,女性似乎更有優勢:
一個人在日常可以收集很多信息,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會進入人的意識——很多信息實際上是放在了潛意識。女性常常收集信息特別多,但進入意識的相對比較窄。男性收集信息不是那么廣,但容易聚焦,收集的信息很多都可以進入意識做分析。
相對而言,女性潛意識的信息沒法做分析,所以更多表現為感性,不過這些停留在潛意識的信息并不是不相關的,所以女性有時候會把這些說得清楚為什么的和說不清楚為什么的放在一起去做決策。
但是跟人有關的產品,比如to C的產品,to C的策略,to C的銷售,to C的廣告,其實往往是說得清楚和原因和說不清楚的原因摻在一起的意見往往是更對的。
本文由奇億網站建設原創,原文地址:http://www.studstu.com/news/1332.html,轉摘請保留版權,謝謝。



















